的哪怕给几个铜板,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如此,这些地方的印坊,竟也逐渐改为横排印刷,标注拼音,本地官府也是装聋作哑,最新一期报纸出来,更是如此了,谁愿意没事找事,给自己找些罪过背在身上?
学不会什么横平竖直,难道还学不会bopomofo吗?便是成年人,认得拼音也不算太难,如此,由拼音而发,一步步阅读认字的人群,日积月累,在民间已是极恐怖的数字,学会了认字,就会想要读报,本地的印坊,翻印买活周报、国朝旬报售卖已成潮流,从运输、翻印、售卖,形成稳定的扩散渠道——而且,周报比旬报受欢迎得多。
因此,哪怕是管家,也是几乎期期报纸都不落下,对于那篇历史问题处理,怎能没有看到?亦是忧虑颇多,对主人的说法居然并不反对,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要寻罪证容易,寻到没有做过一件事的证据,何其难也?老爷前些年因争城南铺子,和程家结仇,如今那几个杀才佃户又显露了敌对的意思,来日若是买活军北扩,他们联手栽赃,做些证据出来,又轻而易举能寻到三种身份的证人,我们家该如何分辩?难道只能相信买活军的更士了?”
若是主人坐罪,管家几乎没有能逃脱的,因此他也是殚精竭虑,设身处地为主人家考虑,很怕和主家一起被送到矿山上去——他们这样的情况,若是被坐了罪,会如何处置,管家私下都是早打听过了的,若不是血债累累,恶名在外,直接处死的很少,大多都是劳动改造,只看是定一等还是一等的罪了。
一篇报道,就引起了多大的涟漪,只看衙门吏目的表现便知道了,连出面撑撑腰都不敢,可见买活军言出必行的印象,是完全深入人心了的,但,不论是主人家还是管家,虽不怀疑买活军的信用,可落到单个的更士头上,却不那样有信心了——即便他们家真的没有做过,那也不愿落入完全要等着更士调查,由他人来判决的处境里,自然要斟酌着图变求存。
这管家暗忖道,“若将田地卖了,得钱迁移到买活军那里,主人家大约是开个小商铺,自己瞧看着,那我做什么去?这一家子倒也没什么离不开人的老弱,一个月三百文的用人税,自然是支付不起,最多是给我些钱,让我自寻生路,那点子钱,我也不看在眼里,若是如此,倒不如把田地投献给买活军,此事由我撮合主办,按买活军的规矩,政审分定然是可以加一些的,如此,我在买活军处或也可找个商行管事的活儿做做。”
有了这一层顾虑,便对主人的主意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