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岛土豆大丰收,亩产千斤,集农业显威力”
九月底,信王端坐在云县郊外别院,他的房间之中,轻轻地诵读着买活周报最新一期的标题,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亩产千斤”
土豆这东西,信王是知道的,这东西倒也不是谢六姐带来的,这个东西,数十年前便已经进入了御膳房的食谱,海外奇珍的身份,时常是被敬献上来,作为一种甜点,多数是蒸熟了之后,浇上糖浆来吃。甚至在西苑,有几垄地专种植这东西,是御膳房的土豆,十的小,而且亩产量也不高,信王偶尔从皇兄那里听说的,一亩地不过一百多斤而已,和报纸上说的亩产千斤,有不小的差距,一时间竟让很难相信,报纸上说的土豆,和信王从前吃到的‘玉球果’实际上是一种东西。
亩产千斤真要有什么作物,能够亩产千斤,那天下间真是再没有饿死的了。买活军这里的高产稻,几年来陆续往全国扩散,地方官禁之不绝,甚至到了县官要张贴买活军的报纸,号召百姓千万不要大规模种高产稻自留种的地步——留种退化,减产绝收的招贴,贴得到处都是,使团一行南下时,信王便亲眼在驿站附近的村落里到了这样的招贴。这种高产稻种卖得很贵,但销量极佳,按照使团中那个锦衣卫黄谨的说法,这已经是买活军极力限制的结果了,若是愿意敞开了卖,十万斤、百万斤稻种都能顷刻间卖完。
即便如此,高产稻在买活军外的地方,一季也能打个四五百斤,这是黄谨弄来种子之后,朝廷这里试种得的结果。买活军种地自有买活军的办法,离开了他们的培训,靠老农自己的经验,一亩地居然能少打个一百多斤——即使如此,也非常可观了,这几乎是敏朝本地种子的几倍。一样的地,在买活军手里,每年都能凭空多弄近千斤粮食来——现在天候不好,两季作物中能种一季稻,另外一季便种玉米、大豆、红薯、土豆,总之是不会让地力脱空,买活军会种地,这是无疑的。
多收了这样多的粮食,也难怪他们的领地如此的富饶了,不但治下的百姓都能够吃饱,而且有余粮卖辽饷,现在有余力大量招募青壮流民去开拓鸡笼岛。谢六姐也的确是生而知之者,她若不去,谁知道鸡笼岛丰饶至此?按报道上说,四季如春,气候调和,又有鸡笼山脉贯穿南北,遮挡台风,靠鹭岛这一侧是很适合种田的。尤其是南部,溪流纵横,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开凿水稻田地。果然,刚是垦殖的第一年,种土豆,比云县这些地块的产量又高了两百多斤,达到了亩产千斤有余,让垦殖的流民,第一年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