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瑕疵便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多余的积攒该如何去花用——
第一开始,自然是买各色各样生活的必需品,如铁锅、火炉、衣物针线、锅碗瓢盆第二便是改善居住条件,虽不说是全水泥的房子,至少也把土屋换乘砖房,再用水泥抹了,三年下来,些勤谨的家庭已经完成了这步,他们便容易地想到了第三步,那便是把自家的积蓄买了的田地,给未成年的儿女预备起来。
这也是勤奋的好农民在好年景时扩大家业的必备步骤,如今买活军治下的农户便发现自己在这一步卡了壳——自从他们来了以后,便冻结了农田的买卖,也就是说,以前农田的买卖是可以到官府里去上档的,现在官府不办了,想卖田的农户只能卖给官府,而想买田——现在没买田这个说法,买活军的田是只买不卖的,他们倒是给户均亩数不足的农户、佃户们分田种。
这于大多数被分了田的农户来说都是好消息,那些较远见,身份介于农户和地主之间的富裕农户便是大的打击了,他们些趁乱、趁着亲戚的关系,占据了不少无主的田地,五个壮劳力却二十亩田——若要把二十亩田都精耕细作,进行套种、多季耕种,那是忙不过来的,一般都是精心耕作其的上田,而田则只种一季水稻,另一季便用来种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菜也好,甚至还种猪草的,并给了个冠冕堂皇的说法,说这般是为了作养地力。
这样一来,家庭来说,所得自然是比只十亩田更多,买活军来说,余下的十亩田便是浪费了,因此便要用地租来调节,一亩地一年要收了六百斤的谷子,这样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而这个地租足以让多农户望而却步了,额外的田,一年还要打出九百斤谷子接近是不可能的,而倘若剩余的谷子一亩地一年只一百多斤,那么为此花费的,要压榨自己身体才能得到的体力,便非常的不划算了。
他们开垦田,重养蓄荒田的动力因此大大地减损了,而这些无人认领的田地也丝毫没浪费,从外间来到买活军治下的流民源源不绝,快就重占领了那些因为人口损失而荒废的村落,就连毫村这样的地界都被分配了好几户农家,地怎么会少人种呢?既然买活军想要治下的地都地产粮,他们自然是能找到人来种地的。
旧融合,若是在往常,不闹出几场血案是无法收场的,不分旧,农户们都会抱团,时是切实的利益,如争水、争肥,时是口角意气,譬如你多看了我一眼,也能酿出械斗血案。买活军这里,这种抱团的风气被减灭了不少,因为他们往老融合添加了不少利益——老结子,若是老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