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大唐不止这一支队伍,其余州府兵战力也不容小觑。
此话一出一时间内部主战的声音渐渐减弱,适逢李世民派遣使者前来慰问,真珠毗伽可汗随即借坡下驴,将和亲一事暂且按下不表。
颉利部灭亡,薛延陀和西突厥迅速崛起,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对于大唐可谓怨念颇深,突厥人自古对中原的土地垂涎已久,然自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隋文帝开始,渐渐地转变了对突厥的策略,由之前的对阵改为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成效渐渐地显现出来。
直至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欲谷设被立为乙毗咄陆可汗,与咥利失大战,未分胜负。于是,以伊列河(今伊犁河)为界,双方分地而治。欲谷设此人极度仇视大唐,而咥利失则是紧紧地依附于大唐,为了不引起大唐的反感,在此之前欲谷设遂暗地里命令麾下的叶护贺鲁暗中联合高昌劫掠焉耆,为的是给大唐寻一些麻烦。
贺鲁,全名阿史那贺鲁,是西突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之子。当初阿史那步真归附唐朝后,乙毗咄陆可汗让贺鲁替代步真担任叶护居于多罗斯川,在西州北一千五百里,统辖处月、处密、姑苏(哥舒)、歌逻禄(葛逻禄)、弩失毕五姓部众。
而配合高昌劫掠焉耆的,正是其治下的处密和处月两个部落,在阿史那贺鲁的默许下,这两个部落迅速与高昌合兵一处,在焉耆大肆烧杀劫掠,由于焉耆早已依附于大唐,加之沙漠故道的开启,致使焉耆获益良多,一番劫掠之下处密和处月二部收获颇丰,这让姑苏、歌逻禄以及弩失毕三个部落羡慕不已,纷纷撺掇阿史那贺鲁再度劫掠,谁知听闻大唐修罗铁骑陈兵高昌边境,阿史那贺鲁不得暂时安抚住姑苏等部落,等待高昌与大唐鹬蚌相争之下,再行那渔翁得利之事。
然而楚墨风早就猜到对方的企图,虽然高昌乃是主犯,但是对于这些从犯也不能轻易饶恕,故而楚墨风留下一万人马在高昌边境外安营扎寨,每日做出大军依旧在此的假象,自己则是率领剩余五万人,在龙思妍的带领下,趁夜色悄然离开了原地,众人一路昼伏夜出,终于在五月,甲寅日(十二日)抵达多罗斯川。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此刻水草丰茂,气候宜人,距离多罗斯川不远的一处小山坳内,密密麻麻地安置了许多土黄色的营帐,远远地望去与山坳连成一体,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营帐还是土石,连排营帐中央一座较大的营帐内,百无聊赖地楚墨风躺在简易的床榻上,一旁的龙思妍手持一柄锋利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