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在巍峨的皇宫内,随即沉闷地鼓声隆隆地响起,皇宫内所有人纷纷向着立政殿方向下跪。
长孙竭罗的亡故,让李世民瞬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宫中尚仪局的司籍奏呈长孙竭罗所著的女则一书,李世民看后十分悲痛,展示给身边大臣,“皇后这本书,足以成为百世的典范。朕不是不知上天命数而沉溺无益的悲哀,只是在宫中再也听不见规谏的话了。失却了贤内助,所以不能忘怀呀!”遂感念长孙竭罗临终之言,征召房玄龄官复原职。
冬季,十一月,庚午日,李世民下旨将文德皇后安葬在昭陵,遂又为长孙竭罗书写碑文,朝中有人对于文德皇后的棺椁陪葬简朴而提出质疑,李世民闻言在朝堂上说到:“皇后一生节俭,遗嘱薄葬,认为盗贼的意图,只是探求珍宝,既然没有珍宝,又有何求?朕的本意也是如此。君王以天下为家,何必将宝物放在陵中,才算据为己有。如今就借九山为陵墓,凿石的工匠也只有一百多人,几十天完工。不藏金银玉器,兵马俑和器皿都用泥土和木料做成,只是略具形状。这样可以使盗贼打消念头,生者死者都没有累赘,应当以此成为千秋万代子孙的榜样。”众人闻言无不感念长孙竭罗的贤德。
适逢十二月朔,有人禀奏称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薄魏王。李世民闻言大怒,遂召见三品以上大臣,严厉地责备他们说:“隋文帝的时候,一品以下大臣均被亲王们所羞辱操纵,难道魏王不是帝王的儿子吗?朕不过不想听任皇子们横行霸道,听说三品以上大臣都轻视他们,朕如果放纵他们胡来,难道不能羞辱你们吗?”房玄龄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满面,磕头谢罪。
眼见众人纷纷磕头谢罪,李世民这才赞许地点了点头,而一旁的魏王李泰,眼中则是闪过一丝愉悦之色,鉴于长孙竭罗临终所托,事后楚墨风与李承乾彻夜长谈了一番,翌日,楚墨风在早朝上当众表态,鉴于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储君,楚墨风则会以皇叔的身份,辅佐李承乾继位,在那之后楚墨风会开去一切官职在京城做一个闲散王爷,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随后朝中部分大臣纷纷转向,进而却讨好或者是辅佐李承乾,而对于魏王李泰,众人则是因为大朝会一事,加之此番楚墨风的表态,更加对其不屑一顾,这让李泰大为不满,遂寻了个时机将此事告知侯君集,后者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些微人脉,在李世民面前狠狠地告了一状。
李泰那抹愉悦的神色,被楚墨风精准地捕捉到,前些日子收到焉耆国的消息,声称西域处月、处密联合高昌准备攻打焉耆,本就因为这件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