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轻了。加重惩罚,同时,在六年之后,主科已经不再是道德文章这一样,它的分数只占总分数的几分之一,便是有人能用这种方法作弊,如果其他各科太差,这科全是上佳的满分,又有何用?如果,此人就是文章不好,其他学识极好,那么,便是在文章上作了点弊,朕也不是不能接受。”
楼士德捧着新拟定的科举革新策略,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双眉微蹙,脸色凝重。
唐治道:“楼公以为如何?”
楼士德出身寒门,应该是更拥护这个政策才对。
但他脸色凝重,似乎疑虑,所以唐治特意问了一句。
楼士德道:“陛下这新政,是利国利民之善政。但,科举之制从出现到陛下这里,已历经五代百年,方有今日局面。缘何?阻力太大。
科举,就是改变士族一家独大之局面,但,正如攻城,围三阙一,始终给士族留了一条出路,才没有逼得他们疯狂反抗。”
楼士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指了指唐治的新政,道:“增加科举科目,加重作弊惩罚,采取保举连坐,实行糊名和誊录。
还有出题官与阅卷官分离。出题官由皇帝指定,一经指定,立即锁院隔离,受命出题后,科考结束前不许擅离一步。阅卷官舞弊则斩,而且每一张考卷,都要两位考官双重评定”
唐治道:“这样不好么?这才能以最大的公平,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论权贵、寒门、平民,任何阶层,都能相对公平地参与到科举考试中来。”
楼士德苦笑道:“老臣自然是非常赞同的。可这样一来,士族就只能与寒门、庶族公平竞争了。臣担心,会有人心怀不满,趁机兴风作浪。”
唐治微笑道:“朕知道。朕不但知道,而且朕还料定,本来会从新政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很多寒门、庶族的读书人,会被他们蛊惑的,成为激烈反对新政的急先锋。”
本就出身寒门的楼士德深表赞同:“是的,他们可以说,增加杂科,对士族有利。因为士族有人有钱,而寒门士子只是读圣贤文章都花销不起了,哪有能力学习这么多知识。
他们还可以说,糊名誊录,考官拿到的卷子都不是你本人所写了,有权有势的人家,有的是办法从中舞弊,苦的只有穷苦读书人”
唐治转向狄阁老,道:“狄公以为如何?”
狄阁老道:“四代帝王,将科举之制从无到有,一力推行,如今到了陛下手中,是该更进一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