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时期,因为有高士许由在此耕牧,洗耳于颍水之滨,故此后人便将这块地方取名为“许”。
等到夏朝时,夏人曾在许地建都,并且自此之后的千年岁月中,许地都是人杰地灵、大能辈出。
这等膏腴之地,自然要由有德之人居之。
如今天下谁最有德性?
当然是天子!
于是汉天子刘协在大汉忠臣曹操的热情邀请下,将大汉的国都迁到了许昌,并改年号——建安。
从这个年号中就能知道,天下并不太平。
不然为何要“建安”,而不是“守安”、“和安”。
事实也确实如此。
前有黄巾之乱,后有董卓乱政,若非大汉忠臣曹孟德横空出世,这大汉的国祚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到“建安”目标设立的这一天。
可即便大汉君臣同心协力、推心置腹、你死我活啊不对,是你侬我侬,这汉室也依旧很危险。
北有袁绍那个四世三公的大佬,西有马腾、韩遂的羌人联军,东面的刘备刚刚斩杀了徐州刺史车胄,整个中原地带乱成了一锅粥。
南方也好不到哪去。
孙策继承了他爹孙坚打仗凶猛的天赋,短短几年内已经平定了整个江东。荆州的刘表老是暗地里搞一些小动作,对曹老板的屁股“豫州”一直念念不忘。益州的刘璋倒是个好同志,至少不给朝廷添乱,在成都那地方小日子过的很不错。
这么看来,身为大汉忠臣的曹老板实在是不好发挥啊!
尤其是北面的袁绍这阵子仗着自己体格大,又刚刚收拾掉更北面的公孙瓒,直接带着几十万大军南下,一时间整个许昌都变的人心惶惶。
有不少达官贵人都打算收拾细软逃往较为安定的荆州或者江东避难,并且大肆鼓吹“袁绍才是天命所归”、“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些消息反过来又骚动着许昌的一众人心,让人好不忧虑。
唯有司空府的一个坐在桌案前,头顶扎着小髻,腰间系上五色衿缨,配戴丝帛容臭的少年郎君在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不屑的撇撇嘴:“瞎操心!”
少年虽生活在司空府,但并不是曹司空的族人。
甚至都不是夏侯家的儿郎。
他本姓何,唤作何晏。
祖父是正儿八经的大汉大将军——何进!
他祖父活着的时候,什么袁绍、曹操,都还是他